在做离子色谱(IC)实验时,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何用 18.2MΩ•cm 的水,实验结果仍是不合格?针对此问题,卓越为您来详解:
18.2MΩ•cm 是一个水质检测数据,其检测水中的阴阳离子的浓度,以电阻率来表示。当水中离子浓度越低时,检测出的电阻率会越高;如果水中的离子浓度越高时,检测出的电阻率会越低。所以,电阻率与离子浓度成反比关系。
如果水中离子浓度接近零时,为什么电阻率不是无限大呢?如果想知道其中的原因,请先了解电阻率的倒数—电导率:
① 电导率用于表示纯水中离子的导电能力,其大小与离子浓度成线性正比关系。
② 电导率的单位通常以 μS/cm 来表示。
③ 电导率是零的纯水(表示离子浓度)是不存在的,因为技术上,无法完全去除掉水中所有离子,尤其考虑到下列水的解离平衡:
H2OH++OH-
c(H+)=c(OH- )=1.0×10-7
KW=c(H+ )·c(OH-)=1.0×10-14(25℃)
从上述的解离平衡式来看,
H+ 和 OH- 永远无法去除。
当水中除了 [H+] 和 [OH- ] 之外,没有其它离子时,电导率的最低值是0.055 μS/cm (这个值是根据水中离子的浓度,以及离子的移动性及其他因素计算出来的,计算基础建立在 [H+]=[OH- ]=1.0×10-7上),所以理论上,25℃时,不可能制造出低于 0.055 μS/cm 的纯水出来,而 0.055 μS/cm 就是大家熟知的 18.2MΩ•cm 的倒数 1/18.2=0.055 。
所以,在温度为 25℃ 时,不可能有低于 0.055μS/cm 的纯水。换而言之,不可能制造出高于18.2MΩ•cm 的纯水来。
从上述推论我们可以看出,纯水中完全不存在其它离子的情况是不存在的。当其它离子的浓度远低于 1.0×10-7,我们就认为这种离子是不存在的。但如果我们用离子色谱 IC(最低检出限ppb)对纯水进行分析时,水中的微量离子(含量在几十到几百 ppb 含量范围)是可以被检出的。
所以不是说只要使用 18.2MΩ•cm 的纯水进行离子色谱实验就不会出现背景干扰。我们需要用更好方法去除水中的痕量离子。
另外,水中的污染物质分成五大类:固体颗粒物&胶体、微生物、有机物、离子和溶解的气体。18.2MΩ•cm 只是表示纯水中的离子污染物质的含量很低,但其它污染物质的存在也会对离子色谱的实验结果产生干扰。
我们都知道,离子色谱使用离子色谱柱来对混合物离子进行分析,离子色谱柱内装填的是离子交换树脂,有机污染物会覆着在离子交换树脂表面(如下图),影响离子交换树脂的交换性能。
纯水中的离子含量的多少,我们通常用电阻率的数值来表示;有机物含量用 TOC 数值来表示,这两个数值是不相关的。并不是说我们控制了纯水中离子的含量就可以很好控制有机物的含量。
我们可以通过下面实验来证明
卓越实验证明
我们向纯水水箱中逐渐加入蔗糖(有机物),水箱里的水再经过超纯水机纯化,观察超纯水的电阻率和TOC数值的变化,如下图:
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得到的超纯水电阻率值保持不变,TOC 数值随着蔗糖加入增多,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当完全达到耗材的处理极限时,TOC 值有飞跃的变化。所以电阻率和 TOC 是不相关两个参数,评价水的水质,我们要同时查看水的电阻率和 TOC 数值。
通过上述讨论,我们得知离子色谱实验需要使用超纯水来满足实验的要求。但我们如何制备高质量的超纯水(超低含量的离子污染物质)呢?
想要制备高质量的超纯水,超纯水系统的进水是关键。高质量、稳定的进水能够制备出高质量的超纯水。EDI 是生产高质量纯水的关键纯化组件!
卓越EDI 工作原理,简单来说是将离子交换树脂放置在一个单向电场中,通过电场作用使得吸附在离子交换树脂上的离子不断的被移除,这能离子交换树脂能够不断的进行自我再生。使用 EDI 进行纯水制备,不会受到离子交换树脂饱和而导致水质下降的影响,得到的纯水水质更加的稳定可靠。
总 结
① 离子色谱实验需要高质量的超纯水来满足实验要求;
② 高质量超纯水的获得,需要高质量稳定纯水的供应。EDI 技术是制备高质量稳定纯水的首选;